专家:俄乌冲突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限
分析人士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对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有限,而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长期成功需要取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排除了人民币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取代Swift金融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因为前者只有75个直接参与者。该公司还表示,中国贸易顺差和资本管制的基本约束意味着人民币扩大国际使用的可能性是“遥远的”。
“一方面,中国迫切希望实现货币国际化。但另一方面,中国非常不愿意开放资本账户。”《一种货币,两个市场:中国试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书的作者、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Edwin Lai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是世界第五大储备货币,各国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持有价值约3190亿美元的人民币储备。
“与美元的使用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相形见绌。各国央行持有的人民币仅占外汇储备总额的2.5%左右。相比之下,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例超过50%,”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非常驻高级研究员、IMF前官员Jeremy Mark)示。
他还说,虽然人民币被用于全球贸易,但其用途仍然有限。此外,人民币并没有广泛用于全球投资。
“关键原因是中国继续限制资本进出,而人民币本身是不可自由交易的。在中国放开资本账户、放开对人民币的管制之前,人民币的国际角色将是有限的。”